文章來源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668&cid=53&page=3 圖片:pixabay
日期:2011-04-0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智緣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隱居在山林中。由於他的人品很高,人們都千里迢迢來尋找他,想跟他學些生活方面的竅門。
有一次,當他們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高僧正從山谷裡挑水。人們注意到,他挑得不多,兩只木桶裡的水都沒有裝滿。
按照他們的想像,高僧應該能夠挑起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滿滿的。可是高僧為什麼不把桶挑滿呢?
他們不解地問:“高僧,這是什麼道理?”
僧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多,而在於挑得夠用。一味貪多,會適得其反。”
眾人越發地不解了。
於是,高僧讓他們其中的一個人,重新從山谷裡打了滿滿的兩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搖搖晃晃,沒走幾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灑了,那人的膝蓋也摔破了。
看到這種情景,高僧說:“水灑了,不是還得再打一桶嗎?膝蓋破了,走路艱難,豈不是比剛才挑得還少嗎?”
眾人問道:“那麼請問高僧,具體該挑多少,怎麼估計呢?”
高僧笑道:“你們看這個桶。”
眾人看去,桶裡畫了一條線。
高僧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高於這條線,高於這條線就意味著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還需要畫一條線,挑的次數多了以後,就不用看那條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有這條線,就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眾人又問:“那麼底線應該定多少呢?”
高僧說:“一般來說,越低越好,因為低的目標容易實現,人的勇氣不容易受到挫傷,相反會培養起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會挑得更多、挑得更穩。”
眾人若有所悟。
做事就是這樣的道理,循序漸進,逐步實現目標,就能避免許多無謂的挫折。如果找不准底線,一味求多,可能就會適得其反。
感想
我內心總有個基本假設:”人不是總是要求效率, 求進步嗎?”
因此, 我老是在煩惱我做的不夠好, 每天都堆積自己給自己的壓力, 把自己壓的喘不過氣.
我是個完美主義者,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難得到滿足的回饋感, 也就是說, 我永不知足, 很容易就陷入前一篇所說的鑽牛角尖之中了.
昨天男友給我心海羅盤, 他說, 要我每天做能力所及的事情就好, 只要他看到我每天開開心心的,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就滿足了.
量力而為, 彷彿得到了救贖般, 我的力量就是那麼小, 我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那麼多, 我真的不用要求自己(因為我就算不要求自己也能做得很好), 只要知道自己水桶的底線, 每日循序漸進的實踐就好了, 那就是有在往前進了.
譬如在寫部落格上, 我不要再費心寫註釋, 費心找來源, 當我遇到煩悶的情緒, 我要驚覺到我”是不是又再要求自己了” 這樣就是很好的進步了.
我覺得我越來越享受這種不把自己逼死了, 量力而為的緩慢節奏. 我也想要多多觀察別人是怎麼樣量力而為, 做每天日常的工作, 過每天日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