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文章和圖片連結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8424

洪志鵬 Web only 2015-06 圖片來源:stocksnap.io/photo/E7CD4AAEF3

 

「舒適圈」的英文是”Comfort zone”。維基百科上對這個詞的解釋是:「一個人所處的一種環境的狀態和習慣的行動,人會在這種安樂窩的狀態中感到舒適並且沒有危機感」。

在職場上會經常聽到這個詞,尤其在某些特定時刻,也有些人愛用這個詞來教訓別人。

我整理了一下,這個詞通常來自以下幾種狀況:

 

-來自主管:比方說要你承接額外業務,或調到其他職位的時候,祭出「跳出舒適圈」這個詞是很好用的,因為看起來野心萬丈又充滿光明正面的能量。老闆如果亮出這個詞,你必須要注意,是不是你在他的眼中就是個爽人,覺得你過太爽,必須增加工作量。不過也不必如此緊張,另一種可能不是你過太爽,而是整間公司都過太爽,因為賺錢太容易,大老闆們閒著發慌,就下令HR部門想些事讓大 家忙,來鼓勵同仁經常調部門換職位,在這種時候「跳出舒適圈」正是一個冠冕堂皇的令牌。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得要感恩謝天,因為這公司不需要努力衝業績,還有空閒餘力來玩這種大風吹家家酒的遊戲。

來自HR人員:因為「舒適圈」這個詞常出現在公司制定的績效面談指南文件上,所以對於一向照本宣科領旨辦事的HR人員,自然不忘時時引用。所以如果碰上的是這種情況,就根本不必當真,因為對方不過是聽命辦事,跟電梯小姐每天要重覆謝謝光臨數百次一樣,這不過是對方工作上的樣板詞彙之一,所以不需答辯,只需行禮如儀,平安順利結束這段面談即可。

 

-獵人頭公司:對一般的人力仲介公司跟高階的獵人頭公司來說,他們每天也是在努力衝業績做生意,只不過他們賣的東西是人。職缺是坑,人是蘿蔔,只要順利把蘿蔔 塞到坑裡面,這筆交易就搞定,就可以賺到錢。如果坑空在那邊找不到合適的人,這筆生意可能會被其他競爭對手搶走。為了早日成交,有時就會把目標瞄準其他原 先並不那麼合適的蘿蔔。比方說去勸對技術有興趣的工程師轉專案經理或業務,或鼓勵不想去對岸工作的人改變主意。在這個時候,「跳出舒適圈」就是很好用的魔術詞。如果你被他說動,就會對自己的保守不前感到羞愧,要趕快跟隨趨勢前進才是男子漢或女豪傑。於是你勇敢迎向挑戰,對方只想快把你賣出去收單結帳,還有下一個坑要接著去忙。

 

-來自人生勝利組:精確來說,是來自在當下自認為是人生勝利組的人。他們可能當時事業有進展,或剛做了改變職涯的大決定,為了替自己吶喊打氣,就來鼓勵大家要跳出舒適圈。看到這種情況也不必替自己緊張,因為對方並不是要來叫你也跳出舒適圈,他真正的目的是提醒眾人他跳出了舒適圈,要大家來見賢思齊。所以請放一百個心,這時只要加入跟他賀喜按讚的行列就行了,自己什麼事都不用做。

 

勇於接受挑戰,這當然是正面積極的態度。我想在當前這種競爭激烈的大環境,我們大部分的人每天都在面對新的挑戰,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現成的帝寶或川普大樓可以住,所以都得持續吸收新知,學習新技能,才能做好瞬息萬變的工作。跳不跳出舒適圈,我覺得並不是重點。比方說我要看書,坐在書桌前可以看,搭捷運時可以站著看,回家躺在床上也可以看,並不一定一開始就在屁股底下擺根針、脖子上纏根粗繩才叫做用功。並非每個人都是自虐狂。

 

舒適圈並不是罪惡之地。追求幸福,追求家庭的圓滿,追求豐富的精神生活、有品質的物質生活,這些也是工作的重要目的。我就碰過這樣的例子。以前三不五時來勉勵大家要跳出舒適圈的人,等到自己碰上爽缺,總是義無反顧趕快跳過去。這時就得好好恭喜他,不必去質疑他之前對舒適圈的鄙視。

 

所以趨吉避凶原本就是正確的舉動,在事業、家庭、健康等人生重要元素當中,各人都有不同的排序,沒有必要用這種看似冠冕堂皇的詞去譏笑不把事業擺在第一順位的人。

 

而且沒有人是孤島,我們都有家人跟朋友,你的舒適圈同時也跟所有你關心的人的舒適圈有所交集。為了跳出自己舒適圈所付出的代價,很可能是讓家人朋友也或多或少離開了他們的舒適圈。比方說搬到其他國家工作,如果代表生活條件的提升,那麼對所有家人都是正面的。如果單純只是考量自己的事業,讓全家人跟著進入生活品質比較差的生活環境、教育環境, 比方說小孩到幼稚園得跟著呼喊我是中國人之類的口號,那就得嚴肅考慮這樣的交換跟犧牲是不是值得。

 

我認為比較健康的心態,不是整天念茲在茲要遠離舒適圈,為了要離開舒適圈而離開舒適圈,好像不這樣做就是不長進沒出息。隨著環境的改變、自身能力跟經驗的成長,你的舒適圈半徑會持續變大。所以我寧可要求自己持續進步,讓舒適圈範圍越來越大,守備範圍越來越寬,而不是急著換到自己不熟悉的守備位置。每年的業績目標不斷提高,要是都能克服萬難持續達標,就算不換位子,一樣代表自己能力夠強,對公司很有貢獻。同樣的道理,如果有一個人不管換到不同公司不同職位,看起來都游刃有餘,那可能不是他狗屎運老是碰到爽缺,而是這傢伙真的很厲害。

 

不必穿苦修帶自我鞭笞,也能持續修行。我們當然要日新又新求進步,讓自己的舒適圈持續長大,但不必用這種名詞來嚇唬人。最後祝福大家能快樂地留在舒適圈裡。

 

Michaelsoft的個人網站:http://mhung.pixnet.net/blog

 

(本文原刊載於Cheers CLUB 管理.人脈.新連結)<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感想

這篇算是我提醒自己量力而為的另一篇文章, 很多督促你積極面對人生, “積極做出改變的話語, 可能都只是假象, 那些人不真正了解你, 你可能還沒準備好, 你可能根本就不想要. 對我而言, 我情願多花時間好好觀察自己, 和自己聊聊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也不要隨便對別人的話語產生反應.

 

這些表面上漂亮的話語, 例如競爭力, 舒適圈, 小確幸還是大躍進……只能提供你參考, 讓它們滑過你的腦袋, 有共鳴的就接受, 沒有共鳴的就讓它離開吧. 你不必要讓這些漂亮的話語主宰你的腦袋, 甚至主宰你的生命.

 

你可以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 重複的做你習慣的事情, 做你喜歡做的事情, 你不用擔心自己會比不上別人, 因為人腦本來就有幫你設定一個偉大的機制, 督促你在適當的時間往前一步——那就是無聊. 就像本文說的, 舒適圈會自己擴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舒適圈
    全站熱搜

    阿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